close

 20191019舞鶴台地(北迴歸線標)>瑞穗牧場—>掃叭石柱—>太好聽了吧!部落市集—>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銅門翡翠谷—>貨櫃星巴克—>七星潭—>七海灣餐廳晚餐—>F飯店

舞鶴北迴歸線標:台灣一共有三個北回歸線標,分別在嘉義水上鄉、花蓮舞鶴台地、豐濱鄉,而這座北回歸線標碑位於台1170.5公里處。潔白的地標坐擁海岸山脈與太平洋的美景。北回歸線就是指北緯23.5°,象徵著熱帶以及溫帶的分界點,最明顯的就是台灣北回歸線以南主要種植的作物,為熱帶的鳳梨以及釋迦,以北主要的作物就是溫帶作物茶以及水稻,而夏至中午時陽光會正好射入北回歸線標的縫中,此刻,塔旁的遊客即可體驗太陽下無影子的奇觀!所以經過除了來此拍照做個紀念,也可以閱讀解說牌了解四季的奧妙!(我在這兒買了鶴岡文旦花蜜950,純正蜂產品-日錩蜂場,住址:花蓮縣瑞穗鄉中正北路一段93號,手機0937-169855

  原本瑞穗鄉的北回歸線地標是由日本人在1933年設立於瑞穗火車站西側;後因東線鐵路拓寬,才在1981年遷到舞鶴台地上的現址,同時順便整理為公園遊憩區;但北回歸線真正通過的確實地點是在這裡以南大約兩公里的地方,所以這裡只是一處代表地而已。
   

 

瑞穗牧場:瑞穗牧場位於舞鶴台地下方紅葉溪及秀姑巒溪匯流處,介於中央山脈、海岸山脈及花東縱谷之間,佔地約有四十甲,灌溉水來自中央山脈的乾淨水源,因此牧草肥美,且空氣清新,極適合養殖乳牛。成立於民國1969年,最早開始以種植農作物為主。1985年時,一次颱風破壞了當年度木瓜的收成,因此契機經營主轉而將經營重心改為不易受風災影響的乳牛放牧,生產乳製品。

  

 

 

掃叭石柱Satokoay為阿美語,Satoko(發音:撤肚固)傳說原為木質的家屋主柱,後來才變成石頭的大石柱;ay(發音:愛)則為所在之處;因此Satokoay為當地阿美人相傳的「家屋主柱的所在之處」,也是祖靈所在的神聖之地。英國的巨石陣、復活島的摩艾巨石像都屬於神秘的巨石文化,而在瑞穗舞鶴台地上,也有一處巨石文化,重達好幾公噸的石柱矗立在地面,那就是Satokoay (舞鶴)遺址,也被稱做掃叭石柱。舞鶴遺址至今已有3千多年的歷史,屬於史前文化的遺跡,有著許多當地阿美族與撒奇萊雅族的傳說與謎團,讓這兩根高聳的石柱充滿許多的想像空間。

  

掃叭石柱前馬路旁滿是茶園,而且正面面向秀姑巒溪,並且橫亙著一列綠色的火車鐵橋,這裡真是美極了,難怪是史前文化傳承至今…。

  

 

太好聽了吧!讓太魯閣族傳統歌謠喚起文化的記憶系列活動-部落市集:音樂是文化交流的途徑,是生活也是族群的記憶」隨著時代的變遷,音樂的變遷也記載了歷史的演進,每一首歌曲的背後反映的除了情感以外,更是乘載著一個時代的背景以及樣貌。因此透過太魯閣族的傳統歌謠喚起過去的文化記憶,瞭解其創作背後的社會景象,並且透過音樂風格與表現手法的轉變,從過去連結到當代, 結合現今族人能尋回自己族群的認同感與使命感。透過本次講座活動規劃,首波系列活動,將邀請他族從事部落在地產業及推動傳統歌謠文化之工作者,分享其經驗並間接刺激本鄉對於音樂文化有興趣者對於族群音樂的想像,並能夠從不同角度認識太魯閣族傳統歌謠及其創作背景,同時也能夠提供相關音樂創作的素材,藉此嘗試以當代的思維與傳統歌謠做結合,產出不同風貌的族語歌曲。 第一場次:我想做個夢─音樂與文化的交織-舒米恩。竟然被我們一行人撞到,參與了合照,興奮不已,買了瓶迷路小米酒,來個晚間醉一番

  

 

 

林田山:原名「摩里沙卡」意思是密佈森林的山坡,隱身在中央山脈王武塔山與長漢山的山谷腳下。林田山林場開發於日治時期為「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目前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之「萬榮工作站」。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因日本戰備物資缺乏,「台灣興業株式會社」造紙原料供應不足,於是選擇東台灣林田山事業區的鐵杉及雲杉為造紙材料,並以此為基地開始伐木。林場員工對於位在萬里溪旁的伐木基地,習慣上稱為「林場」或「摩里沙卡」。國府接收台灣後「森坂」改稱為「森榮」,因此「林田山」、「林場」、「摩里沙卡」、「林田山林場」、「森榮」這些說法都是指同一地方。

日治時期,林田山的鐵路已築有萬森、溫泉、大觀等線,之後高嶺線再延伸為七點多公里長,總長超過二十四公里。當年加藤式「蹦蹦車」拖著粗大的原木在山區川流不息,呼嘯的「流籠」夾雜著伐木工人的吆喝以及低吼沉重的鏈鋸聲,林田山的運材鐵路總長近六十公里,此起彼落地盤旋迴盪在山谷間。民國七十二年總長約四十七公里的林田山運材林道完工通車,運材完全改以大卡車為主,森林鐵道、索道也因此告別了揮灑的舞台而走入了歷史。這個因木材而繁華的小山城,在民國五十年代是林田山伐木的全盛時期,「摩里沙卡」聚集了約四、五百戶人家,共有二千餘的人口居住於此。

  

 

 

銅門翡翠谷:進入時要先穿越翡翠谷隧道,因為山洞較暗中段沒有光線穿透,需要手機手電筒照明。穿越隧道約再走20分鐘的路程,路線狹窄而莰珂,需細心行走,過到攀䋲索處,即看見傾洩而下的天然瀑布,這片瀑布有許多名字:「門簾瀑布」、「琉璃瀑布」等,溪水下能看見小魚、溪蟹悠遊自在,脫下鞋襪,在沁涼的溪水中泡腳,或是在秀麗的瀑布前,拍照留下美麗的身影。若往瀑布上游走,穿梭林間與溪石,則能看見與瀑布不同的景色,巨大溪石散落在藍綠色澤的湍急溪水,石頭上有著天然的紋理,坐在岩石上欣賞山谷美景,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貨櫃屋星巴克:洄瀾門市是台灣首間也是亞洲首間以「貨櫃」打造的貨櫃屋門市,建築外觀由建築大師隈研吾設計,以曾駐足過紐約、巴爾的摩、馬賽、巴塞隆納等世界各大城市碼頭的 29 個貨櫃為主體堆疊打造出倒金字塔型的四層建築,賦予貨櫃新生命。貨櫃交疊的鏤空處以大面積的採光天窗,讓日光層層灑落,有如陽光穿透樹林般,在徜徉自然中啜飲咖啡,呼應了花蓮作為大自然特別眷顧的地方特色,享受獨一無二的星巴克體驗。門市外牆更將每個貨櫃都標記了獨特的符碼,記載著過往航行全球的承攬運送故事,是每個貨櫃的專屬履歷,在品味咖啡的同時彷彿跟著貨櫃進行了一趟獨特的旅程。但逢假日,人潮許多。

  

 

七星潭:又稱月牙灣,位於臺灣花蓮縣新城鄉大漢村、花蓮市北郊、空軍花蓮基地東側。七星潭是花蓮縣唯一的縣級風景區,連接太魯閣國家公園、東海岸和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為南北縱向長條湖泊,北端為L型勺口,南端為勺柄,整體約略類似北斗七星,故名七星潭。1936年日據時期,日本當局為了建設現今的花蓮機場,就填平了七星潭,現今只剩約四個零星湖泊。七星潭殘湖主要是國立東華大學美崙校區的涵翠湖,和空軍花蓮基地內的兩個小池塘。現今七星潭為瀕臨太平洋的弧形海灣,由大大小小的礫石所鋪陳。地質上屬陡降型沙灘,瘋狗浪出沒,為全台十大危險海域之一。此地昔日是小漁村,原係當地海域缺乏天然灣澳,因黑潮流過台灣東部,帶來各種迴游的魚類資源,加上中央山脈的山腳緊迫於海濱,沿岸的流水深且急,近海魚群在此匯集成天然漁場。近年來,花蓮縣政府於七星潭興建石雕園區、賞星廣場、觀日樓、兒童遊樂場、港濱自行車道等休憩設施、在漁場附近設有海岸生態的解說牌,並且利用防風林區闢建德燕海濱植物園區,加上附近動植物生態非常豐富,已成為花蓮縣境內著名的休憩景點。

七星潭礫岸地形:海灘的沉積物,如果是直徑大於2公釐的石礫,就稱為礫灘或礫岸。這些礫石,大部分是由斑狀安山岩構成的鵝卵石,小部分是石灰岩礫石。一般來說,像暴浪一類的高能量波浪,常是造成礫灘的環境背景。七星潭富有詩意的名稱,據說是位於花蓮師範學院和花蓮機場一帶,早年有零星湖泊散佈,後來因建設需要而填實。現在一般稱七星潭,是指美崙工業區和花蓮機場以北的地區,有斷層形成的海峽與優美的弧形海灣,具有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在七星潭,可以遠眺清水斷崖,夜間還可以欣賞新城和崇德地區的燈火,區內更有許多景點,提供休憩和知性之旅。七星潭風景區以自行車道為動脈,從花蓮市南濱公園、經花蓮港、四八高地到七星潭風景區,長達21公里的旅程有不同的風光。七星潭是懸崖峭壁於太平洋,那陡峭崖壁在7水底下,令外來的遊客失去戒心,千萬叮囑勿近海邊戯水,倒是黄昏迎海風、觀落日,玩礫石的好所在~^_^

  

 

一行人七位與Shiny在七海灣相聚吃晚餐,來得太早,碰巧碰上遊覽車團,店家說滿桌,我們在角落看人家吃飯,等⋯;那台式餐廳的呱噪,令在旁的老美刮目相看;我則一付想逃離現場的狀態中。還好,花蓮小葉協助搞定,弄個廂房讓我們清靜吃。晚餐Shiny請客,直呼100美元好親民。哈哈,給客人請

 

  

 

費用:午餐2040,車資5500+shiny另外一部車半日太魯閣2500,晚餐3000Shiny請客,F飯店7000+2700+3400

很棒的阿政車導,但手機號碼在夥伴那。

20191020佳興冰菓店>流芳橋(峽谷地景)—>九曲洞—>天祥綠水遊客中心—>岳王亭—>慈母橋—>燕子口—>清水斷崖—>三棧溪—>花蓮火車站

 

佳興冰菓店:新城鄉昔日被太魯閣族原住民稱為「大魯宛」,漢人則譯作「哆囉滿」或「倒咯滿」。清治時期嘉慶年間,淡水廳人吳全率佃農來此開墾,太魯閣族人屢次出草襲擊,於是築壘防禦,取名「新城」,後因原住民侵襲不已而棄城南遷。1875年,福建陸路提督羅大春率兵開鑿蘇澳到花蓮的道路,以此地為進入花蓮的第一城,故稱之為「新城」,也是進入中部橫貫公路與蘇花公路的起點。而佳興冰果室老舊的平房建築,已有一甲子的老建築,這曾是許多人兒時的記憶,一碗剉冰,一杯檸檬汁,滿滿的幸福與滿足。店家與果農契作,無毒種植,保證每顆檸檬都是健康優質,採收後,用清水沖洗外皮,整顆檸檬連皮打汁,檸檬的酸與煉乳的香甜平衡恰到好處,獨特口感。品質的執著1. 使用台糖生產的砂糖熬煮2. 經三聚氰胺、塑化劑等檢驗合格的煉乳3. 不添加檸檬酸劑、防腐劑。

  

不是人擁有土地,而是土地擁有人。漸漸的比較懂得原民⋯

1843年,玻里尼西亞島(大溪地)上的原住民和用武力侵占他們土地的法國人說:「不是人擁有土地,而是土地擁有人。」玻里尼西亞人和台灣的原住民都是南島語系民族,他們的祖先告訴他們,土地是孕育生命和物種的母親,人是沒有權力買賣(擁有)土地的。漸漸明白為什麼部落裡的原住民總是說:「在部落裡資源是共享的」,我們從來都不擁任何東西,一切物品都來自我們的土地(母親)。

而我們身上穿的衣服,使用的塑膠製品,不都是土地給我

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最早的一條官方修築的路—北路,即1874年因牡丹社事件,清政府著手開山撫番的工作,闢築北、中、南三路,其中的北路即今稱之為蘇花古道。清領時期北路的開通,開啟了漢人大量入墾花蓮的歷史。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在蘇澳、花蓮間修建橫越清水斷崖的臨海道路,戰後,將原有臨海道路加以整修,改名為「蘇花公路」。不同時期的蘇花道見證著不同族群進入東臺灣的過往,以及花蓮地區的開發史。1914年,日人為發動太魯閣戰役而闢築的「合歡越」,由花蓮的太魯閣至南投的霧社,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第一條橫越中央山脈的路,也是合歡越嶺古道的濫觴。而穿越太魯閣國家公園的中橫公路,於1956正式開工,終於在1960年全線通車,其主線東段起自太魯閣閣口,溯立霧溪而上,經長春祠、溪畔、靳珩橋至天祥,再沿大沙溪左岸至文山迂迴山腰,經西寶、洛韶、古白楊、慈恩、碧綠、關原、大禹嶺至東勢,是目前太魯閣國家公園之主要道路,這一條血淚交織的公路,讓世人得以一窺太魯閣磅礡靈秀的美景。

人類究竟在何時進駐立霧溪流域?截至目前的考古調查研究,推測約公元前後,一群具有麒麟、卑南文化混合相的人進入立霧溪口的富世階地(富世遺址),生活其間,成為太魯閣第一批住民。隨後是一群使用印紋陶器的普洛灣類型十三行文化人,約在一千二百年前後進入立霧溪中、下游一帶居住,布洛灣、西拉岸、巴達岡、梅園、竹村及西寶等處皆有發現此一時期的遺址。而大約在十七世紀左右,原居濁水溪上游的賽德克群的太魯閣人、陶塞人,部分族人越過中央山脈東遷進入立霧溪流域,定居太魯閣山林,繁衍族群。民國四○年代末期,隨著中橫公路的開通,許多築路人紛紛定居成為新一代的太魯閣住民。

 

 

九曲洞是太魯閣峽谷最精華的路段之一。海拔300公尺,步道緊倚著高山深壑,向下俯瞰則是急湍的立霧溪水,兩岸山壁緊峙,鬼斧神工與險峻的地勢令人讚嘆震懾。除了峽谷之外,大理岩壁上的斷層、節理、褶皺等地形,以及在峭壁上絕地逢生的岩生植物,都是值得觀察的重點。九曲洞步道原是中橫公路舊道,民國85年九曲洞隧道通車後,公路舊道改為步道。而後再加強步道安全及各項設施後,成為現今的九曲洞步道長700公尺。步道中保留早年中橫公路的隧道,露出原石的隧道與山壁,可以看出當時修建公路原始的工法與痕跡。此外,早年日治時期為修建「採金道路」所鑿的施工便道,懸在步道外的岩壁上,窄小的路跡仍清晰可見。九曲蟠龍四個行書大字,此處正好位於兩隧道相接的透空處,透過臨溪的洞口可欣賞西側的峽谷景觀,向東則緊鄰峽谷最窄的一線天,兩岸岩壁逼近,幾乎讓人有伸手可抵對岸的錯覺,而也正因這樣的地形,在此也可明顯感受到上升氣流。

  

在這九曲洞遊玩之後,Shiny愛女為趕飛機,我們就分開了。Shiny說: 快穿慢梭地普悠馬趕上啦     很高興認識大家⋯⋯  期待妳們德州達拉斯相會  換我招待你們 :) love u all :))。很難得的緣份認識大家,有幸同遊花蓮太魯閣,也歡迎布莱恩及美女女兒,下次再見👋

結束此遊後捎来Shiny的期待:有機會回台灣  第一件事就是問老師有沒有開旅遊課程    今年很高興我沒有錯過   也很棒今年可以母女跟大家共遊花蓮      很難得女兒能夠遠道來台灣跟我會合一起   因為下半年她要就要完成五大洲環遊世界最後一洲  下半年也不能過回美過聖誕節跟感恩節了   所以謝謝大家跟我一起創造這麼美好的母女遊回憶:)  謝謝喲⋯⋯😊

天祥綠水管理站:成立於民國81年,負責慈母橋至文山段各項設施維護與管理以及解說諮詢等。遊憩設施包括:綠水地質展示館、合流露營區、綠水下台地中橫開拓史展示館及綠水步道、白楊步道、文山步道等,海拔410公尺。綠水地質地形展示館展示內容包括有台灣的形成、板塊運動、太魯閣峽谷的形成、河階地的形成、岩石褶皺、斷層、節理等地形、岩石的礦物構造等。旁邊有綠水步道原是合歡越嶺道的一部份,合歡越嶺古道,距今約三百年前,太魯閣族人翻越中央山脈定居立霧溪沿岸時,依靠部落間的社路相互聯繫。日本發動的太魯閣戰役,就是沿著社路攻打太魯閣族人,太魯閣戰役之後,日人繼續清理道路並在沿線紛紛設置軍警駐在所、教育所,以達到操控太魯閣地區的目的。1927年太魯閣峽獲選為台灣八景之一,1932年花蓮港廳與台中州分別著手合歡越道路踏查,19352月從花蓮港廳至台中州霧社路段終於暢通,此路線改稱為合歡越嶺道路。其中從合流到綠水這段古道,由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整修為綠水步道,保留了大部分古道的路跡。


我們一夥在此午餐@250套餐,席間來了一車韓國團,喝過飲料即匆匆離去。

  

 

岳王亭:綠水以東約500公尺另一側有處的高地上,有座藍頂白柱的涼亭緊鄰立霧溪,名為「岳王亭」。岳王亭對岸有一線瀑布,從高處垂直往下落入立霧溪中,吊橋橫過立霧溪,可直上研海林道,是早年伐木時人員進出的通道,但因吊橋老舊,已成危險橋樑。岳王亭因位處高地所以也是欣賞立霧溪谷很好的地點。


 

 慈母橋: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的綠水遊憩區,立霧溪與荖西溪的交會處「合流」,在綠水東側約一公里、天祥以東約三公里處,跨越立霧溪,外觀為一紅色之斜張鋼橋,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同時也是中橫公路上著名的景點之一。慈母橋之名稱由來是據說曾有位少年在此被洪水沖走後,其母仍每日在此望兒早歸,深受感動之後人於是將此橋命名為「慈母橋」,其南端立有一座蘭亭。東側橋頭建有「慈母亭」,是當時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為紀念母親王太夫人所建。


燕子口:立霧溪峽谷在此變得更狹窄了,從這裡向西延伸到慈母橋,是立霧溪峽谷最膾炙人口的一段。燕子口步道從燕子口到靳珩橋,途中可欣賞太魯閣峽谷、壺穴、湧泉、印地安酋長岩等景觀。燕子口步道現有簡易的人車分道設施,惟路面狹窄,步道可延伸到錐麓斷崖,讓遊客能在步道上自由欣賞峽谷景觀。燕子口對岸山壁有許多洞穴,這即是壁上「壺穴」,是燕子口最具特色的地形景觀,經立霧溪水淘蝕所形成的壺穴,開口幾乎都朝向上游;而地下水溶蝕而成的壺穴,其開口大致都是朝向下游。從靳珩公園觀景平台朝立霧溪對岸望去,有一巨大的大理岩突出於立霧溪中,仔細觀察巨石,儼然是人像的側面,眼凹、鼻樑、下巴、酒窩都清晰可辨,加上上方稀疏著生的植物,二者搭配一看則像是戴著羽冠的印地安人。位在燕子口和九曲洞之間,是一片垂直陡立的大理石峭壁,寬約1200公尺,海拔高約1100公尺。從公路上隔溪對岸是錐麓斷崖,是立霧溪切穿三角錐山之稜所形成的深窄直立的斷崖。需要事前網路申請並買門票@200。斷崖上的錐麓古道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惟一的史蹟保存區,是合歡越嶺古道殘存遺跡。

  

 

清水斷崖:自蘇花公路和平至崇德之間,綿延21公里 。其中清水山東南大斷崖尤其險峻,絕壁臨海面長達5公里,非常壯觀。臨海舊道多數路段因屬落石頻繁危險區封閉,目前僅規劃開放匯徳景觀步道,開放終端臨海路段徒步區,設有「臺灣十景—清水斷崖」石碑及觀景臺,為絕佳清水斷崖眺景點。臨海懸崖所連成的大塊石崖,海拔高度從海平面至2408公尺的清水山,沿線山嶺高聳,地勢陡峻,幾成90度角拔起於太平洋,高度均在800公尺以上,氣勢雄偉。

構成斷崖的岩石主要是綠色片岩、片麻岩和大理石所組成,其岩性質地較不易風化崩落,造就雄偉險峻的清水斷崖,形成幾近垂直且巨大高差的特殊地形景觀,千萬年來巍然矗立於臺灣東岸。蘇花海岸地區歷經多次板塊碰撞與隱沒作用,又位於山海交接地帶,造就斷層崖壁、三角洲、溪谷及海岸等豐富特殊地質地形景觀。


 

 和仁界址碑:蘇花公路上的國家公園和仁界碑旁(臺九線往北約100公尺處),可俯瞰和仁海灘。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沙灘上大大小小的石塊,這些石塊,原在岩壁上因為山崩而滾落到海邊,接著是一大片潔淨光潤的礫石灘,這是北側的和仁溪所帶下來的大理岩和片麻岩的碎石,被海水搬運堆積成的。

三棧溪:三棧溪位於台灣東部,可分為三棧南溪及三棧北溪兩條支流,流域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東南側,面積約佔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十分之一。以三棧南溪為主流,發源於海拔3,101公尺帕托魯山,向東流經水源村、佳民村、景美村,到三棧社區、南三棧後,與三棧北溪匯流,繼續向東流經北迴線及台9線後,以東南方向注入太平洋,接近太魯閣國家公園範圍的「三棧溪」靠近三棧橋的河床,是花蓮在地知名的玩水祕境。旁邊就是原住民部落「布拉旦」,三棧溪往上游溯溪即是著名的「黃金峽谷」與「玫瑰谷」,然而由於坍方、地質不穩的關係經常封閉,也需要申請入山證。


  


花蓮火車站:全新的花蓮車站真的華麗變身,不僅設計感十足,空間規畫更好更寬敞。特別是規劃商店街,包括星巴克、頂呱呱、爭鮮、cama café、茶湯會、7-11、耕壽司等美食飲品外,還有阿美麻糬、曾記麻糬、杜倫先生等伴手禮店,在此都可採購,少去沿途採購的麻煩。很棒。

  


費用:車資6500+ shiny另外一部車半日太魯閣2500,麻薯147(秀美應該有貼錢)

「四天公金@4000*7=28000

很棒的三位車導,許導、陳導以及倪姐,這次花東行都碰上好車導,使得旅遊很愉快,感謝夥伴同遊,車導們圓夢,感到人生很幸福。


感谢大家一起同遊花東,很美好,希望大家也同感,玩得心情愉快、回憶滿滿,開心🥳

我還會再來,你願意參與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hsia2017 的頭像
    lihsia2017

    lihsia的部落格

    lihsia2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