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火車南下到台中最好的選擇是111車次的普悠瑪,搶不到票則105車次從基隆發車的自強號也很棒,9:30就到達台中。台中火車站是旅行台灣很重要的交通轉運樞紐。新站房於2016年10月16日及第二階段2018年10月28日完工,屋頂構造外型貌似蝴蝶展翅,頂樓高37公尺,約12層樓高,目前是台鐵車站中最高的鐵路車。而百年的舊站於1905年設立,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工務課辰野金吾設計,今成為國定古蹟保留。在新、舊之間相映成趣。
住進路得行旅青旅,就在火車站過馬路3、5分鐘到達。也許獨行的旅者是非常合適,但我們一行10多位,未勉樂極喧嘩,影响住宿者安寧。
步行到宫原眼科,我們也像一般遊客般,在一樓的大廳流連忘返尋找驚喜…但宮原眼科真正的核心其實是位在二樓的「醉月樓」。 業主將旗艦店選宮原老建築上,並要求「儘可能的保留下原有的東西」,所以包含屋瓦、木料和建築架構都被保留下來,融入在空間設計中。特別是保留完整的木構架被包覆在醉月樓中。這打動了在地成長的蘇丞斌建築師,長達兩年與楊書河建築師監工和陳公毅老師研究記錄的合作下,完成了台灣老建築改造的一個醒目、亮眼里程碑。
醒目的紅磚搭配灰階玻璃屋頂的設計,遠遠便吸引眾人的目光,為古建築再利用的規範,新增建與原建築需所區隔。馬薩屋頂源自於法國第二帝國樣式,日據時期在中央或州廳級的官署建築都會看到,特色是斜率極大的屋頂面,這是結合以官廳建築特點罩在民居上,將建築的意義提升和融合。
建造於西元1927年的宮原眼科是日治時代臺中規模最大的眼科診所。1945年國民政府接管,宮原眼科變成了臺中衛生院,但隨著時代的物換遷移,老舊沒落的衛生院逐漸成了危樓,更在九二一大地震中變成了雜草叢生的廢墟。
藏在空間裡的小秘密,走進宮原眼科,不僅是一場味覺的探險,更是視覺的樂園。
菱格紋的屋頂圖形,常被認為是在模仿鳳梨的外形,其實這樣的設計與內部結構有關,配合承重的Y型鋼柱,由下至上是透明、淺灰、深灰的三層顏色,加上大小各異的圖案。
隨著大門地面上的銅雕螞蟻指引進入,氣勢磅礡的書塔聳立著,挑空四層樓的高度。不堪使用的木料也被切割成適合的大小,填充在書塔架上,遠遠看去就像是帶有歷史感的精裝書。搭配天井流洩而下的光線,讓空間明亮而寬敞是「打造一個大書房」的靈感。以雷射切割金屬板作為天井的裝飾與遮蔽,喜慶圖案帶有「抬頭見喜」的好兆頭,更為空間帶來變化多端的光影。
連貫古今的醉月樓原址位在現今的宮原眼科旁,在日據時期是文人雅士、騷人墨客聚集的知名酒店,朱紅的樓梯扶手舊建築,如今在醉月樓前續寫著韶光的故事。
三樓的廊道是欣賞木構架最佳的位置,當我們俯瞰時,便與餐廳內的人們角色互換。繞過三樓的鋼柱結構,會看到一扇小小的玻璃門,走出去是一方鮮有人知的秘密花園,以植物浮雕的巴洛克建築。
見學觀察家李冠瑩説:宮原不但留下了歲月的痕跡,同時也加入新的內容,這樣的空間不僅可以帶給年輕人感動,同時也讓長輩回味了過往時光,拉近兩個世代的距離。
宮原過馬路的「新盛溪」於1912年更名為綠川,是日治當時臺中八大夜景之一。以水質及防洪為優先考量,打破傳統水岸景觀整治方式,企圖營造為生態棲地、結合低衝擊開發的環境,打造臺中火車站新生水岸,結合宮原眼科及中山綠橋、櫻橋遺跡等歷史建築,承昔往日沿岸綠蔭的記憶。
綠川河之夜… 每每我到一個地方,總想體驗它的晨、昏之美,這個夜晚的綠川河,我們一群人在這玩得不亦樂乎。
為了尋找宮原二店,穿過幾條街,來到建於1966年的台中市第四信用合作社,外觀看起來常老舊斑駁,刻意保留了舊有的鋼筋水泥外貌,露出建築結構與橫樑,旁邊還嵌入了合作社的金庫大門,完全呈現銀行風格。而內部則是保留神,歐式的燈飾,油漆已剝落牆上掛著麋鹿頭的裝置藝術,合作社的老櫃檯,充分展示對金錢的謹慎。
第四信用合作社的金庫大門
我們應景的點了冰淇淋@240元。
路旁撇見第一銀行紅磚造凹弧型建築,美極了,目前小7經營中…
新光三越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三段301號12F,在台灣大道上搭公車漫遊,基本上無需花費車資,十公里以內免費搭乘。一群人到12F填飽肚子,我點了日本讚岐烏龍麵……
1992年台灣省政府籌建「國立台中音樂藝術中心」,然而1994年遭遇精省,興建費用失去支持。直到2001年10月全案才獲得政府補助,多番波折至2016年8月25日臺中市政府正式捐贈文化部後「臺中國家歌劇院」全區啟用並試營運。台中國家歌劇院也獲得國家建築「金質獎」。
擁有全國首座雙層舞臺,可運用藏在舞臺下的升降平臺變化成主舞臺、前舞臺、樂池、觀眾席、道具搬運平臺等各種型式,其中樂池臺上觀眾席座椅收納儲藏於樂池升降平臺的下層樓板,可利用平移臺車透過樂池臺升降將座椅移動至上層樓板,變成觀眾席來使用。內部空間包含大劇院及中劇院,建築周邊景觀設計亦以鳥瞰的美聲涵洞做整體規劃。
建築師伊東豊雄設計以人類最原始的「樹屋」、「洞窟」的概念設計出美聲涵洞,內部牆面均為曲面。共有58面曲牆,興建難度極高。伊東說:「20世紀的建築是作為獨立的機能體存在的,就像一部機器,它幾乎與自然脫離,獨立發揮著功能,而不考慮與周圍環境的協調;但到了21世紀,人、建築都需要與自然環境建立一種連續性,不僅是節能的,還是生態的、能與社會相協調的。」伊東在鋼鐵尼娑中尋求仿生的自由國度,尋求擁抱人文的溫度及環境友善,打破臺灣建築形式,重塑流暢的空間,他說:「好的建築是要讓人在裡面感覺是輕鬆自在的」。
這次我們行程的目標-路思義教堂。東海大學校園與路思義教堂的設計者,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華裔美籍建築師貝聿銘博士,於上月以102 歲高齡辭世。他的建築融合西方文化的理性簡練,與東方精神的優雅從容,將抽象性的空間幾何,在光與影的變化渲染下,轉化為撼動人心的詩意感知。其創作,驅使建築的角色超越了日常性的生活容器,進一步指向精神性的視覺藝術。
貝聿銘在建造設計教堂時,就是以上帝之手保護人民之手的概念來設計,以路思義教堂為例,所使用的混凝土素材,過去多呈現剛硬的形象,而教堂外觀以優美曲面的方式呈現,如同上帝的手或是方舟的意象,展現宗教上的意象精神,貝聿銘曾造訪東海大學3次。路思義教堂於1963年落成由貝聿銘與建築師陳其寬共同參與設計,是他在亞洲首個建築大作。
貝聿銘以取東方「雙手合十」之祈禱意像來詮釋西方宗教建築,掌部略張開所形成的三角形,運用當時流行的雙曲面薄殼結構,來表現教堂外觀。為了增加室內採光,教堂四片曲面完全分離,以類似倒置船底的概念來規劃;屋脊的部分則是採分開設計,抬頭望向屋頂時,光線從天窗透下,具有「一線天」意涵。
東海建築系主任邱浩修說,路思義教堂「薄殼雙曲面」建造,造型宛如上帝之手,高度近20公尺,寬約30公尺,外牆最薄處僅有20公分,前衛而獨特的建築工法,無柱、無樑、無牆是最大特色,清水混凝土與雙曲拋物面的建築技術,當時帶領了台灣營建技術的提升。
路思義教堂將成為台灣現代建築國定古蹟,及錨定在歷史脈絡下,橫跨東西文化的貝聿銘建築師對於東海、台灣乃至於亞洲建築的深厚影響。
「沒有人能永遠風光﹐但建築是悠久的。 任何名份都會隨時間流逝﹐真正留下來的只是好建築的本。」貝聿銘。
文資局國定古蹟路思義的導覽:
1、此建築為貝聿銘、陳其寬與張肇康合作設計,在結構系統、空間體驗、材質美感上皆已臻化境,優美地整合為一動人的傑作,為臺灣現代建築最具創新價值的作品。
2、為臺灣建築史上以「堪腦依」(CONOID)拋物雙曲面格子梁系統」之鋼筋混凝土薄殼結構的經典之作。 3、建築的設計兼具傳統與創新的想法。傳統的道家思想有「無而後有,虛而後實」的說法,闡述於建築上,便是從「無柱、無 樑、無牆」的過去至今日的「有柱、有樑、有牆」,而本教堂的薄殼結構則向前推至「亦柱 、亦樑、亦牆」的新意境。
4、建築的四周,設計者在牆與地面銜接的地方做了一個凹槽,除了 排水的功能外,尚加深了教堂的四面曲牆,如從空中看此教堂似從土地中長出來(Earth Form)的感覺,讓土地與建築是自然合而為一體,達到建築最高境界。
5、此建築的特別,不僅在於她的造型特別,而且也在於她所在的位置正是校園的中心。無論你站在校園的那一個部份,你都可以看到它。但其座落地點並不在學校內的任何軸線上,而是矗立在一大片的草原上,這在建築空間上的意義是「集結的場所」,而不是軸線的端點;她迎接著從四面八方抵達的道路,似乎邀請著所有的人投入她的懷抱。
6、本建築之典範價值,其影響力所及包括日本建築師丹下健三在日本東京的聖瑪麗大教堂、義大利裔美籍建築師 Pietro Belluschi和義大利建築師Pier Luigi Nervi所設計加州聖瑪莉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 Saint Mary of the Assumption)、修澤蘭建築師設計的臺中衛道中學教堂(已拆除),以及陳其寬與沈祖海建築師事務所合作設計之高雄聖保羅教堂。
7、臺灣建築中少數曾在世界性的Architectural Forum雜誌中露臉的建築物,1974年03月22日郵政總局特別將其列為臺灣風景區郵票,印製成郵票發行、廣為流傳,臺灣各家電視台之氣象報告皆會用本建築圖片來介紹臺中天氣等,因此,此教堂不再只是單純的建築物而已,更具有文化資產的價值。
8、經美國Getty基金會發起「Keep it Modern」(保持現代)計畫中,評選為全球現代建築最突出十個作品之一,與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作品如雪梨歌劇院等同列,歐美地區之外唯一被選入之建築。
9、為本國二十世紀以來在結構、材料、空間、形式皆有最創新表現之作品,且前所未有、後無超越者,屬獨特唯一建築卓越作品。
當然,再次走訪日本滋賀美秀MIHO美術館、及蘇州博物館也是一生之中必需的。
順便一提201903拜訪的蘇州博物館
許多人在蘇州博物館常表達,感受不到貝先生源源不斷表現的原創。但回到故鄉作設計,他仍從容不迫地表現少數執作東方美學的「抽象性」。貝大大強調此案是中而新、蘇而新,出脫了呼應傳統蘇州民宅,除白牆黛瓦、園林院落外,這座所謂東方威尼斯,老城處處是依偎著河道,一排店屋在館前,於河道處巧為開了個口,植了數棵楊柳,所以應先下數階來貼近河面,此刻再回望蘇博,那才是貝先生要你看博物館的第一眼。蘇州其實是貼水「慢活」來著,悠悠哉哉信步入館,才能品味這3500坪,他作過最小的館舍。由八面體內折而上的牆體支撐的米字形鋼構體的屋頂,難以想像當年是87歲高齡所作的設計,精於計算的折體構成,居然從地板線角一路對到屋架,沒有一條線板走位的,這就是貝聿銘的建築幾何形體細部。蘇博最被稱道的是「三角形配置」與夾於展館間的隙庭所呈現的「空間節奏序列」,兩者都相當迷人。尤以水景為主的庭園,搭上前所未有的列石假山,那真是壯烈而富戲劇感,從橋頭遠看,片石鑿痕斑斑可考丶各個獨立,卻在路過折橋步移來到端景再望,片石剎那連成一氣,尤在水波粼粼,頓時有如「江山萬里圖」之感了,可說真是整個中國境內假山的最高境界了。
而台中還有一處很棒的建築,有機會再去台中得去参觀-安藤忠雄,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台中霧峰。
東海農牧場 實習農牧場佔地五十公頃,是全國規模最大之實習農牧場,兼具教學、研究、學生實習。目前農場飼養乳牛頭數約兩百頭,都是自美國引進之優良血統荷蘭牛所繁殖之後代。
到此,一定得品嚐乳品旅程最短之鮮乳、優酪乳,哇~好潤腸道…
秋紅谷景觀生態公園,是台灣臺中市西屯區七期重劃區內的大型滯洪池公園,外鄰臺灣大道、朝富路、市政北七路和河南路,佔地30,000平方公尺。
另外台中大坑的新都生態公園也是臺中市第一個以生態工法開闢的公園,佔地約2.5公頃,以生態工法結合 整體綠美化,引進八寶圳的河水,經淨化處理後,排入下游生態溝渠,並放養錦鯉魚,以作 為監測水質及觀賞之用。改天我們也可以前去探訪……
秋紅谷的生態步道,很好走,不傷膝蓋,好設計……生態也非常豐富,有魚、龜满池。
頂園燒鵝擔仔廚房安和店精心挑選生長100天的本土鵝,經過師傅一番工夫,將風味鎖在彈牙的肉片中外片脆口,肉裡飽含的湯汁,頂園招牌佳餚,11位4395元。這是我們品嚐的在地美味…
草悟道因設計上有「行草悟道」的概念,是臺灣臺中市中心一整段大範圍的綠園道景觀,範圍包含經國園道(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市民廣場-大墩文化中心)到美術園道(國立台灣美術館-柳川)之間綠帶,全長3.6公里。
2009年5月,交通部觀光局的「競爭型國際觀光魅力據點示範計畫」評選會,評定計畫包括「台中之門」造型橋、台中印象假日廣場、茶藝花榭藝文藝廊、藝術之門造型橋等硬體設施,以及觀光綠色運具、國際花卉展、辦桌嘉年華、夏日綠水節等軟體計。
周邊有勤美誠品綠園道的中型購物中心,鄰近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金典酒店、全國大飯店、亞緻大飯店、「全國物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針對集團在台中發展購物商場所設的專業物業管理公司、勤美術館、龔書章與CitiCrafts建築作坊聯手設計「CMP BLOCK」美學空間、全國飯店B館拆除的建築空間與CMP BLOCK、洲際酒店、頂級豪宅(璞真建設)及教堂與藝術館、2019年3月,勤美之森(原 勤美術館土地,勤美洲際酒店、長老教會教堂、藝術館與兩棟住宅大樓)動工。
第一天行程很精彩耶,台中車站-路得行旅-宫原-綠川-第四合作社-新光-歌劇院-路思義-秋紅谷-頂園-草悟道-誠品停車層觀夜景,好豐盛,謝謝月鳳❤️
貝聿銘眼中充滿動感態像的「三角形」,成了他最標誌的建築語言。新竹環保大樓建築當初是先建廠房內部設施,然後再委請貝聿銘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外觀外牆,由鋁框玻璃帷幕構成,一方面融入新竹玻璃產業,一方面又以銀色和綠色基調融入當地景觀,完全把美麗與垃圾的強烈對比關係給顛覆了。煙囪高度為海平面75公尺。大廳採光玻璃及回收環保材質藝術拼貼繪畫。但是,貝大大擅於利用幾何線條、光線與玻璃折射的創作手法在這兒並没有淋灕呈現。
唯一讓我感受到的三角精神
新竹南寮海邊,在日治時期有一處海水浴場,因為70年代設置成垃圾掩埋場,悪臭味使海水浴場沒落,且南寮漁港的興建,造成漁港南邊的垃圾場海岸遭海水刮蝕,海水潮起潮落,沙灘上到處是垃圾,海水浴場正式死亡。新竹人喪失了在海邊游泳、戲水的機會。
市政府在原來掩埋場舊址蓋焚化爐,焚化爐營運後將給南寮居民種種的回饋,包括:溫水游泳池、運動場、社區公園、電費減免和回饋金,並宣稱是『進步、無污染』的高科技焚化爐,而且是由享譽國際的貝聿銘設計外觀。 南寮新建的焚化爐傾倒,揭開了環保新頁,風城垃圾邁向科學化一貫作業,除了化解垃圾掩埋空間不足壓力外,每年還可以得到焚化爐能量轉換電力回收 約一億元,增添市庫收入。
整建後的南寮漁港,遠遠可望見新竹環保大樓建築。
南寮濱海之美
太陽把大家曬累了,雖有满腔熱情,坐下來,歇會兒……
台灣熊蟬的生命週期約5年,雄蟬利用蟬鳴吸引雌蟬完成交配產卵,就結束了牠們短短半個月的一生。雌蟬把卵產在樹皮內,孵化後,小若蟲再回到土裡度過蟬一生的大半輩子,每脫一次皮就長大一些,約在第5年才鑽出泥土,爬上樹幹羽化。
蟬的一生中大部分時間以幼蟲形態穴居在地下,隨著外界溫度的升高,蟬的幼蟲會意識到出土時機,蟬的出土一般發生在黃昏及夜間。這個時候,幼蟲爬出地表,爬到樹上,開始「金蟬脫殼」的過程。蛻皮片刻過後,蟬的翅膀就會變硬,開始飛行。
在重見天日的時間裡,蟬要幹些什麼?雄性此時需要用蟬鳴吸引雌性前來交配,交配後便等待死亡。雌蟬在交配過後開始在樹枝上產卵,隨後也迎來生命終結。雌蟬產下的卵在第二年才會孵出幼蟲,鑽入地下開始新一輪生命周期。周期蟬的存在,為炎炎夏日的蟬鳴增添了一絲神秘色彩,也激發了我們進一步探究生物界的好奇心。
這一路的花花草草(一)
滿滿蟬撲的是構樹,下圖那大紅花綠菓是它的花、菓。全世界分布最廣的「南島語系」,近代越來越傾向起源於台灣的「出台灣說」,但仍需科學證明。以台大學者鍾國芳為首的跨國研究團隊,透過台灣隨處可見的「構樹」與大洋洲收集的604樣本進行分析比對,找出台灣特有的序號CP-17基因單型,明確指出這些構樹原產於台灣,間接支持「台灣是南島語族起源地」的假設。這份研究獲得美國國家科學院審稿通過,2015年10月初發表於PNAS期刊。
在印尼以及太平洋等地區現在仍在製作使用樹皮布的族群,都屬於南島語族,且多以構樹為主要的製作原料,雖然樹皮布在太平洋南島語族衣著、包裹、襯墊等用途已廣為近代引入的紡織品所取代,但樹皮布在太平洋南島語族的許多慶典、儀式中仍扮演重要角色,是最具象徵意義的南島物質文化。
構樹、七里香、鷄蛋花、紫風筝菓、白水木、合歡、銀花莧(假千日紅)、荷花、倒地鈴、
這一路的花花草草(二)
1.翠蘆莉2.野塘蒿3.五彩茉莉4.毛玉葉金花5.草海桐7.蔓馬纓丹8.秋海棠
翠蘆莉原産地墨西哥,很特別的她是一日花,也就是說每朵花的花期只有一天。早上開放之後,到了黃昏就會凋謝。只能美麗一天。在這一天的白天吸引蝴蝶蜂蜜授粉,日落之後就結束她的使命。不過因為翠盧莉的花期從四月到十月,尤其在夏天開得最旺盛。每天有一批花謝了,隔天又有許多花兒綻放盛開,日日皆可見到美麗的花朵盛開,所以別名日日見花。
這一路的花花草草(三)
大葉欖仁、菇、蘭花、黄槿、海葡萄、柏、阿柏樂、
這一路的花花草草(四)
豬籠草、蟛蜞菊、朱槿(扶桑花)、仙丹花
我們一行11位的經費明細,謝謝卿卿好詳細,辛苦您了❤️
臺鐵六家線六家站,配合台灣高鐵的高架路軌配置,新竹站也是採用高架車站設計,車站由建築師姚仁喜設計,曾在2002年時獲選代表台灣館參加第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透過旅行,我們才能與閲讀過的故事相遇。在六家月台把高鐵新竹站體當背景,歸途中…
有個心得分享,搭高鐵 若是臨時起意,自由座也是不錯的選擇,在買有座位需等待一個小時的前提下。
留言列表